内外需求叠加之后,明年的光伏需求不应悲观。
2022年12月,招标176条,环比-36.23%,同比-17.37%。各省招标量规模统计图(2022.1-2022.10)各省中标规模汇总(2022.1-2022.12)03光伏项目中标的组件要求及企业单价分析光伏项目重点企业中标单价分析:组件采购中标企业中,隆基中标单价由1.91元/瓦降到1.89元/瓦,晶科中标单价由1.96元/瓦降到1.905元/瓦,晶澳由1.94元/瓦升为1.9475元/瓦。
2020年01月-2022年12月EPC总承包中标企业类型分布图具体看,隆基、天合、晶科、晶澳继续稳居前四,2022年全球出货量合计约170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2/3左右,与其他企业拉开较大差距。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除上述四家企业外,阿特斯、东方日升等企业的海外占比也都超过60%,正信光电、安徽大恒的海外占比更是达到80%和90%。据统计,参与本次信息统计的企业中,Top10出货量合计超过240GW,同比增长60%左右,在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中的占比提升到90%以上(2021年为75%以上)。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全球已有144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量化目标,2022年1-11月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77.5亿美元。
预计2023年,这4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将超过240GW。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企业Top10的门槛达到7GW,提升一倍有余,这也符合行业之前的预期。正因为协鑫创始人朱共山在早期做到了让利于下游企业,因而在协鑫出现财务危机时,下游客户才愿意出手相助,这或许也是协鑫度过最困难三年的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光伏电站的开发主力军还是民营光伏公司,尤其是民营光伏制造企业。比如说,协鑫集团倡导合伙人制,尤其大大提高技术研发人员的权益,值得借鉴。对拥有雄厚资本的央国企来说,通过收购业务已经成熟的民企显然会比从头开始更容易。几乎所有行业从业者,和越来越多的跨界者都对行业前景充满憧憬。
第五种死法 扩产太慢,被甩在身后 与扩产太快相反的是,扩产太慢也会带来风险。经历三年疫情,光伏行业在2023年迎来史无前例的爆发期。
尤其是电池片技术领域的核心研发人员的跳槽,往往会引发重要的技术危机。李河君在进入光伏行业时就决定押宝薄膜光伏。光伏行业圈子小,因而当企业出现产品以次充好,恶意打击竞争对手,不正当手段扰乱市场,不以客户为中心等现象时,这种企业很难在行业内长久生存。对中小光伏企业来说,在进行产能布局的时候,尤其要梳理好自己的技术、产品逻辑,不能既要、也要、还要。
短短两年时间,央国企已经彻底占据了光伏电站开发市场,尤其是大型地面电站开发。「能源严究院」经过梳理,总结出光伏企业10种可能的死法,以作警示。另一方面,跨界进入该行业的玩家,也会用高薪诱惑主流光伏企业的骨干。在光伏公司中,阿特斯或许是个案例。
第九种死法 企业诚信出现问题 诚信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立足之本。阿特斯以稳健著称,也长期在组件出货量中未来中国公司都前五名,甚至前三。
在多晶硅独领风骚的年代,或许不会有多少人会认为单晶会很快取代多晶。第八种死法 做得太早,死在天亮前 任正非说过,他喜欢研究失败,因此早期的华为总是给人的感觉是与这个时代慢半拍。
第六种死法 不聚焦,摊子铺得太大 当前,光伏行业一体化趋势大行其道。彼时,光伏行业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控制权旁落央国企的案例。他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所得,不断补全自己的短板。第一种死法 公司控制权旁落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光伏行业,面对来势汹汹的资本,光伏公司要警惕公司控制权旁落的潜在风险。第三种死法 不了解竞争环境 从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光伏行业的竞争环境就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候,慢半拍并非坏事。
做企业也是如此,创始人的德和才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能够走多久。但并非所有从业者都能够顺利走到那个光伏真正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阶段,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最终将会有一大批光伏企业倒下。
未来两年,光伏行业的发展将会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期,同时也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世界500强中也或将出现中国光伏公司。此时,倘若公司决策层未能很好地解决核心员工的股权问题,这些核心员工很难抵挡得住外界的诱惑。
环保行业就是最好的例证。历史上,光伏公司中因扩张太快倒下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体化可以助力企业摆脱产业链的束缚,但弊端是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很容易浪高船翻。尤其是头部光伏公司,大多都趋向一体化延伸。真正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肯定不是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不过,越是疯狂的时候,风险系数也会随着增加,也是行业从业者最应该冷静的时候。
根据行业机构的最新预测,2022年组件出货量排名中,阿特斯的出货量约为20GW,位列第五,与前四名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所以,新进入行业的光伏公司,在布局产业技术路线时,也应当更加谨慎。
第十种死法 创始人德才不配位 中国人讲究德才兼备。当前,光伏头部企业正从成长期到大企业的过渡阶段,而大多数上市公司仍处于成长期,更多的创业公司更是仍处于初创期。
第七种死法 技术、产品逻辑混乱 对光伏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力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扩产太慢的企业掌门人往往是谨慎型企业家,他们能够一直活着并处于第一梯队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盲目扩产。
与此同时,随着光伏行业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能源央国企已经开始将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调整为新能源产业。尽管李河君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汉能终究是倒在了黑暗中,直至公司倒下都未见薄膜光伏的丝毫曙光。当时,我曾与行业内某逆变器公司的销售负责人谈及,未来逆变器公司的客户肯定会是央国企,所以要提前建立与央国企打交道的能力。但正是这种策略,才让华为不断走向成功。
第四种死法 扩张太快,死在路上 毋庸置疑,光伏行业是当前最好的行业之一。倘若创始人德才不配位,那么这家企业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死法最典型的案例是汉能。从过去十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技术产品路线各领风骚,行业的产品技术迭代速度远超过其它制造业行业。
当光伏行业进入震荡期,正是央国企大举进入制造环节的最好时机。就好比5000米比赛进入到了最后冲刺期,该冲刺的时候没有冲刺,就会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发布评论